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557288830U/2025-01193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5-09-15
名称: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103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10-2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103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次数:-

程小鹏等代表:

  《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建议》(建议第2025103号)收悉。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体育局及市总工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训质量评估、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建议符合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实际,对加快提升精准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赋能中山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到位。

  一、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持续完善政策措施,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引领。2024年5月30日,《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正式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成为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我局始终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宗旨,从加强培养、完善使用、规范评价、促进激励等方面,着力推进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为总纲,于“十四五”期间通过外引内培六项行动、提质增值四项服务持续推进我市技能人才倍增,锻造技能人才大军,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从47.3万人提升到95万人以上。截至2025年8月,中山市技能人才总量累计达93.8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4.65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6.9%,其中2025年新增技能人才4.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7万人。二是持续推动“技能照亮前程”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加快出台《中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举措清单》,建立健全人社统筹、部门参与、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以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基础、分领域专项培训行动为路径的“1+N”协同推进工作格局,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整体素质提高。

  (二)完善技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推动技能人才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双提升”,我市2024年拨付1.6亿元、2025年安排2.1亿元人才发展资金,进一步落实落细“人才23条”,加大“柔性引才”补贴力度,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促进高技能人才融入中山,2025年共为223名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统筹安排优质学校学位;累计供应市级人才房515套,出租率77%,394名人才轻松实现“拎包入住”,实现租金补贴全流程网办;落实人才医疗“六条措施”,提供免费体检、专家特诊、专人导诊、绿色通道等优质医疗服务。定期开展“中山英才计划”技能人才项目“中山工匠”评选,截至目前,我市共评选认定“市十大工匠”17人,“市首席技师”48人,“市技能之星”144人,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可度,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关于“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政校企多方合作,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一)推行项目制培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制培训,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培训项目,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是顺利完成第一批项目制培训工作。2024年,作为全省首批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地市,遴选开展第一批项目制培训,共计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等10个培训项目,累计培训363人次。二是稳步推进第二批项目制培训工作。2025年,为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需求与技能人才培训的契合度,我市面向失业人员、毕业年度学生等重点群体发放两轮调查问卷调研培训意向,围绕企业、行业人才招聘需求,面向镇街定向征集意向培训项目,确定15个优质承训单位承训37个项目制培训项目,包含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电工、养老护理员、印刷操作员等我市紧缺工种,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等要求制定培训内容及培训计划,计划培训人数3570人。各项目于8月-12月正式开班,培训后要求各承训单位做好参训学员的就业推荐、就业跟踪服务工作,以技能促进就业增收为目标,切实提升培训成效。

  (二)加强数字类、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一是面向企业职工,加大产业“新工匠”培养力度。支持协助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升级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等数字化、新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中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截至2025年8月,累计培育产业“新工匠”798名。二是市总工会推出“DeepSeek实战应用普及培训计划”,构建“培训+认证+应用”三维闭环,逐步形成“普及+定制”双轨并行的常态化培训服务,切实以“理论+实践”模式实现“百课育万才”。目前,已对市直机关、镇街等举办相关培训103场,覆盖近1.1万人次;面向全市职工开展AI应用专项培训班2期、人工智能训练师考证班2期、职工AI音乐创作培训6场。通过创新开展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职工综合技能水平,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三、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训质量评估”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粤人社规〔2023〕13号)规定,指导企业、学校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培训质量。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遴选把关。对委托承训机构开展项目制培训的,我局严格按照“条件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遴选”原则,综合考察各承训机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水平、培训规模、培训带动就业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并将评估标准细化为可量化指标,对各承训机构进行量化打分,并试行承训机构评分与可培训人数指标挂钩机制,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三是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督查,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用好省一体化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测全市补贴性技能培训开展情况,并积极配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和措施,确保职业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2023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方式实现全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督查一遍、全部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核查一遍、全部评价机构筛查一遍,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优质品牌。

  四、关于“加大技能人才培训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建议

  采纳该意见。鼓励人才培育资金投入,完善技能人薪酬待遇分配制度。

  (一)动态调整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提高紧缺工种补贴标准。2022年以来,我局围绕中山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先后公布《中山市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2022版)》(中人社发〔2022〕32号)、《中山市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2024版)》(中人社发〔2023〕102号)等文件,将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互联网营销师、养老护理员等新就业形态工种更新纳入我市紧缺适用补贴工种目录,对获得目录范围内职业工种高级工(三级)以上证书的劳动者,补贴标准可最高上浮30%,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政策支持,提高新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参训积极性,确保培养人才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为使我市各项培训工作更加契合我市产业需求,加强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到“缺什么”培养什么,“缺多少”规划多少,“哪里缺”往那里送,我局目前正开展《中山市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2026年版)》制定工作,将于2025年底印发。

  (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我局指导行业内企业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形成以技能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分配导向,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一是打破技能人才评价天花板。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动实施“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积极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技能等级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梯队,完善技能人才晋升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待遇提升的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已有379家企业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并制定相应等级的工资绩效、一次性奖补、晋升评优等激励机制。指导明阳、广东长虹、TCL等77家大型、龙头或上市企业备案开展40余个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认定;其中有12家企业备案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级认定。截至目前,已指导明阳、美味鲜、皆利士、咀香园等企业评聘首席技师2人,特级技师12人。二是研究制定我市年度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指导企业合理确定人工成本水平,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每年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企业人工成本监测工作,对市内生产经营正常的17个行业门类、超500家企业、超10万名职工开展工资调查,形成当年度中山市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内容包括企业所属行业类型、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大小、员工受教育程度、紧缺适用性人才、管理岗位等级等6个方面,以及“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类型,并向社会公布,为企业在技能人才制度建设、岗位评价、薪酬设计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

  五、关于“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意见。充分发挥职业(技工)教育基础作用,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一)政策引领,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结合实际制定《中山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修改稿)》,聚焦重点园区、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资源要素聚集融合,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目前,经省有关部门严格筛选,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44家企业成功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名单;在高职院校建设产教融合平台载体16个,其中产业学院11个、实训基地5个;2023年以来,组织申报3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项目、5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项目、9个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联合体建设,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多措并举,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山市技工教育已形成“1+5”办学格局(即1所公办技师学院和5所民办技工学校),当前在校生达2.6万人,持续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一是对接产业需求,动态优化专业设置。我市技工院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对接产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完善紧贴行业发展的专业及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市技工院校共设62个专业,2025年围绕低空经济、新媒体、康养照护等重点领域,指导技工院校新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新媒体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同步精简社会需求少、招生效果差的14个专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3所院校共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及专业目录。二是深化产教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对接新时代“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体系,全市6所技工院校与23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与中国铁塔、长虹电子、福昆航空科技等优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统筹世赛集训基地及研究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发挥产教协同机制创新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等作用。三是积极探索“技研”合作。市技师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湾区光谷服务中心”;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输送2025届优秀毕业生入职参与研究协助工作。

  (三)产教融合,扎实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重点面向新“十大舰队”中的新能源、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我市累计评选认定23家市级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并推荐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7家企业入选省级链主单位。通过实地走访省链主培育单位,建立一对一辅导群实时指导生态链企业推进新学徒培训、制定生态链评价方案、开发试题。2025年上半年,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入选广东省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重点培育链主单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家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明阳、中智)备案学徒制培训超1000人次;对11家企业发放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197.46万元,补贴330人次。接下来,市镇两级人社部门将继续联合全市职业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积极服务产教评生态链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试点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下一步,我局将切实落实省厅“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企业、院校、社会机构、基地平台等各类培训主体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在政策、资金、服务、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供给。积极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持续深化“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制培训,紧密围绕中山产业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针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行动,动态更新培训项目清单,对培训后就业效果不好、针对性不强的项目及时予以调整。定期更新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营造技能宝贵、技能成才良好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