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各阶段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紧跟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奋战推进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人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学工作。一是迅速响应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部署,迅速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树立党员战“疫”突击队、中山技工志愿服务队、“三送”下镇服务队三面旗帜。二是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支撑。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呈报《关于做好提前复工企业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做好我市企业提前复工工作安排的通知》等代拟稿,协助出台《关于激励医务防疫人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企业提前复工报备制度、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等。主动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送湖北籍务工人员离粤返粤有关数据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研判和工作指导提供实时情况和决策参考。多次向市委办、市府办呈送劳动关系形势研判材料,为全市劳动关系稳定出谋划策。三是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复工。2月中旬,成立局用工保障领导小组,局领导率队分赴云南、广西、河南、“抢人”,组织政企专车(含专列)4300余车次接返员工5.6万多人。3月16日,率先赴湖北“点对点、一站式”政企联动“破冰”接返在鄂务工人员。“粤鄂一家亲”亲人式接返务工人员举措得到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腾讯新闻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指导成立省内首个劳务派遣机构联盟,430家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积极响应,以省内劳务对接等方式解决企业用工近10万人。转移云南昭通、广东肇庆贫困劳动力4200多人进厂入职,超过2019年两地转移就业人数的总量,实现扶贫转移、复工脱贫双赢。4月中旬,我市用工形势已回归常态。四是关爱一线医务防疫人员。开通“绿色通道”,火速为我市驰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15名编外医务防疫人员办理事业单位入编聘用手续。为31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114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防疫人员办理入编手续。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1831人次,合共639万元。核准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卫生防疫津贴共910人次。制定了《中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增办法》,一次性单列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五是技工院校有序复学返校。突出抓好市内三所技工院校疫情防控工作,1.9万名师生按期安全返校,未出现各类涉疫情问题。
(二)全力做好疫情影响下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近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2%,低于省下达我市3%的控制目标,2020年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98%,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一是出台稳就业政策。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应对疫情稳企安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鼓励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通告》《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就业九条2.0版),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解读宣讲16场,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持续释放稳定和促进就业政策红利。二是落实稳企安商政策。为全市19.1万家企业减免缓社保费92.6亿元。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惠企利民补贴超11亿元,其中全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岗返还4.05亿元,惠及企业14859家;发放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补贴1.53亿元、惠及员工51万人。三是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南粤春暖”“百日千万”“联镇安商”等系列网络招聘活动100场,为5500多家各类企业经济体累计发布15万个岗位;举办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98场;重点群体就业专场网络招聘会6场,向1.5万名失业人员推送服务信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75人;新增见习基地70家,成功见习对接629人。四是激发创业活力带动就业。全市46个创业孵化基地共进驻4504个创业团队,带动就业1.7万人。坦南创客园成功创建为省级孵化基地,古镇创谷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中山市西区金嘉创业孵化基地等5所基地为“中山市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现有创业导师265人。五是加强劳务协作。分别与荆州、随州、十堰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议书》《劳务协作战略合作协议》。组织377家次企业分赴广西、湖北、湖南和广州等外省外市,共参加18场赴外现场招聘会。“引进来”搭建2020年“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网络招聘会)平台,265家企业发布招聘需求5700人。
(三)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落地。一是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从1月起新增港澳台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城乡居民身份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业务。5月,联合团市委举办2020年中山人才节-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7月份,正式上线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线上平台和“中山创业地图”小程序,为在中山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线上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印制《中山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指南》。目前全市孵化基地在孵港澳团队44个(其中香港28个,澳门16个)。积极推动在我市参保的港澳人员社会保障卡全覆盖,目前我市参保港澳人员5318人中5174人已经成功申办社会保障卡,制卡率达97.29%。二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印发《中山市镇区属教育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我市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改革配套工作的通知》,为完善中小学教师“镇区管校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保障机构改革人员安置工作顺利开展。落实做好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镇村基层专业服务人员工作。本年度共有宣传部、文广旅局、坦洲镇和小榄镇等部门提供了8个定向岗位招聘基层专业服务人员。做好农村电商培训推动创业就业、返乡孵化基地评估、创业导师续聘及新一轮征集等工作,神湾镇自游农场荣获“E网兴农”农村电商示范站称号,完成7期农村电商“一村一品”328名带头人提升培训。会同教体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山市“乡村工匠”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开展“乡村工匠”教育培训、评价激励、就业创业、服务三农发展等四大任务。印发《中山市“乡村工匠”工程实施方案》(中人社发〔2020〕61号),培训培养乡村工匠6695人次。三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实现转移昭通籍劳贫困卡户4183人,其中3个月稳岗贫困卡户2046人,完成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转移任务,对口帮扶昭通市绥江、大关、永善、盐津4县均达脱贫标准。发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51万元,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19年度省级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帮助肇庆封开杏花凤楼村摘掉贫困村帽子,完成“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对口帮扶目标。
(四)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截至12月底,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4.31万人,工伤保险169.38万人,失业保险167.9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5.7万人。基金历年累计结余532.86亿元。一是健全完善社保体系。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将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3%调整为14%。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整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相同标准。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0268元,缴费基数下限不调整,持续为企业减负。有序开展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准备工作。解决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改革未清退个人缴费遗留问题,涉及17.67亿元。修订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政策,加大力度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挥稳企安商措施的“黄金效应”;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切实推进失业补助金政策落地见效,我市失业补助金通过人数为62374人,完成率113.2%。统筹安排多层次工伤预防项目,完善“预防、救治、补偿、康复”四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规范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创新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落实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权益保障工作责任。推动第三方协助调查取证试点工作。二是深入开展社保精准扶贫工作。修订《中山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将财政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人员范围扩大到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建立主动为未参保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机制,落实本地户籍未参保困难群体存量数据“销号清零”。为全市1686名贫困人员、2633名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三是进一步提升社保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5月27日成功上线广东省集中式社会保险信息系统,8月31日成功上线广东省集中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部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以交通公路建设征地项目为重点,高效完成2个省重点项目、31个市重点项目共计337个地块的征地项目养老保障审核。完成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计发标准的调整。实现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委托镇街经办。全面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换发,即时制卡业务实现全镇街全银行覆盖。目前全市累计受理并制办第三代社会保障卡244.65多万张。四是深入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社保经办风险防控自查整改工作及配合审计自查自纠专项工作。
(五)全力提升人才服务。一是持续完善落实人才政策。草拟《中山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出台柔性引才生活补贴申领细则,制定并出台《关于落实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有关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并出台《中山市企业人才评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加强人才平台建设。拟定《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考核认定办法》,火炬区、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坦洲园挂牌成立。10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年审,同比增长20%。拟定《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中山市博士后工作绩效评估暂行办法》。组织开展2020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综合评估和博士后工作绩效评估,1家获全国优秀。经评审推荐,2020年新获批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家省博士工作站。全市累计设立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6家博士工作站。全年新引进11名博士后,在站(基地)的博士后47人、在站博士240人。发放建站扶持资金和博士后各项补贴842.52万元。组织开展2015-2019年认定的10家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绩效评估。新认定2个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室,全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累计达21家。三是组织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举办2020年中山市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约50名博士与2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洽谈对接,3个项目现场签约,2个项目线上签约,2个项目场下签约。启动使用中山人才云洽平台,登记使用企业137家,注册高层次人才716人,登记备案项目35个,成功签约项目3个。组织开展中山博士团走进昭通活动,邀请13名博士、专家赴云南昭通开展帮扶协作,签订交通建设、投资融资、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动物防疫等合作协议。举办2020年“高层次人才乡村行”活动。组织我市21家重点单位到湖北武汉开展专场对接活动,邀约近70名博士参加,经洽谈合作意向率高达43%。四是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推荐4名优秀人才申报政府特津人选、推荐2人申报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收集和移送169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指导市高才会开展业务主管单位变更、理事会换届以及“新年云诗会”等高才联谊活动。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拟定《中山市人才安居房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人才资金风险防控,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市高层次人才待遇进行全面核查。五是加强职称评价工作。落实工程系列、药学专业职称评审改革要求,落实科技型企业家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工作。理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与职称对应关系。六是做好人事考试招聘服务。完善事业单位招聘流通制度,拟制《关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事项的通知(送审稿)》。协助组织部制定出台333紧缺急需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引育计划及管理制度,做好第一、二批次招聘实施和聘用等工作。指导51个主管部门、210家事业单位发布公开招聘公告,提供岗位977个。办理事业单位人员入编1034人,核准事业单位岗位聘用7600多人。在我市设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增至23场,首次承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全年服务36124人次在我市就近参加人事考试。
(六)全力推进“三项工程”任务。一是做优做强“粤菜师傅”工程。印发《中山市“粤菜师傅”培训扶持项目实施办法》。评审认定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各2个。开展3场“粤菜师傅”市级技能竞赛,106人获得高级工证书,完成“粤菜师傅”培训1872人次。二是全面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印发《中山市“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承办工作、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新增项目选拔赛工作。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发放补贴1.38亿元。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0万人,补贴金额6800多万元。企业新型学徒制已备案1402人,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000多人次。新增职业技能鉴定所4家,新增工种备案2家。新增认定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4个、乡村工匠大师工作室1个。发放三所技工院校2020年秋季免学费资助12120人。在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7人4项目进入省集训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2名选手获得铜牌,5人4项目进入国家集训队,是历年来备战世赛最好成绩。三是深入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印发《中山市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评审认定2家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推进市技师学院在现有与家政相关的专业学科、教学场地、实训场地、师资、设备等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省级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会同市商务局组织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申报,择优推荐报送经省人社厅、商务厅认定真情家政公司为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全市完成南粤家政培训11686人次,其中母婴服务培训5400多人次、居家服务培训4000多人次、养老护理培训1280多人次、医疗护理930多人次。
(七)全力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0年,我市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办理案件449宗,同比下降21.2%,处理30人以上群体案件5宗,涉及劳动者269人,同比分别下降75%和65.6%。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实现查实的欠薪违法行为“两清零”目标,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排查劳资纠纷重点个案61宗、重大隐患297宗,已分别化解52宗、249宗。一是持续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力推进省市共建火炬开发区综合试验区活动,总结并推广试验区先进治理服务模式,火炬开发区荣获“广东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称号。定期召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加强市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实体化建设,2020年全市各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受理案件9594宗,调解成功8944宗,成功率达93.22%。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联合市司法局为企业开展劳动合同“体检”。完成2020年度企业薪酬调查、每季度人工成本监测,形成《关于公布中山市2020年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2019年部分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通知》并向社会公布。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二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提升执法工作效能。出台《关于处置防疫期间劳资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预案》《防范和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1+4工作预案》《中山市2020年劳资领域社会矛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联合市相关部门成立我市劳资纠纷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专班。出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指引》,确保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出台《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量化标准规则》《关于印发中山市劳动保障监察常用法律文书样式(2020版)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办案程序,提升执法工作效能。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大根治欠薪执法力度。出台《中山市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落实政府工程预付款的通知》,针对建设工程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开展3次打击“黑中介”专项行动。加大打击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待遇违法犯罪行为力度,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追回基金损失12.6529万元。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跨部门联合检查行动,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成绩全省排名上升10名。将24家用人单位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向社会公布4批次53家用人单位(个人)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移送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54宗。四是加强市镇两级仲裁办案力量,创新仲裁服务保结案。建立市级仲裁员定点联系镇街派出庭工作制度,市级仲裁员下沉基层开展办案帮扶,出台《中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标准化规范》。畅通小额速裁绿色通道,推行“互联网+”、电话等不见面的“隔空”调解、仲裁办案方式,开展室外庭审、周末庭审、夜间庭审,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劳动争议仲裁服务。全市收到劳动人事争议申请立案材料10181份,立案受理案件共7580宗,同比上升14.38%。受理10人以上集体争议案件135宗,同比上升19.47%。办结案件7894宗,同比上升16.36%。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9.94%,累计结案率为98.18%排名珠三角九市第一。五是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疫情期间,推行“不见面”式信访,做到“接待隔空,解决问题不落空”。做好全国两会、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期间防护工作。打造“多位一体、1+N”的信访联动一站式服务平台,切实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实现群众“最多访一次”,2020年,接收信访事项共5832件,减幅为15.3%;接到集体访69批655人次,减幅分别为23.3%和41.3%。处理重访50件、缠访闹访20件。完成领导包案3件,领导带案下访2件,成功化解重访缠访积案2件。
(八)全力推进人社服务创新发展。一是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对涉及我局职责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实施“正面清单”动态管理。开展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各1次,召开行政执法听证会1次。2020,全市人社系统行政复议案件共276宗,结案213宗;行政诉讼案件436宗,结案323宗。及时纠正涉及工伤认定、社保待遇确认被撤销行政行为12宗,履行率达100%。拓展法治宣传覆盖面,10月中旬举办了全市人社系统民法典宣讲会,开展“12.4”线上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全力推动人社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试点市落地落实。落实减证便民,分两批清理证明事项47项。提前完成政务服务能力对标整改工作,网上办比率与广州市、深圳市持平,为全省第一梯队;全流程网上办比率为全市第一。全面梳理职权清单,下放镇街事项147项。顺利完成10个人社一件事“打包办”。9月,审批办窗口与社保窗口的实现“一窗通办”。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事项平均等待时长下降约24.2%,群众满意度达99.9%,可压减办理时限事项平均提速76.1%,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三朵云”,即“云审批”“云服务”“云监管”。三是创新市镇合作工作模式,实施联镇安商行动。出台《中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镇强基 暖企安商”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局联镇安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统筹推进联系镇区、挂点企业工作。组建7支共35人的基层服务组,对人社分局和企业实施“三帮四促”、“两服五助”,打造人社创新服务新模式。先后服务3000多家企业、1.48万多人次;收集问题868个,解决818个,解决率达94.24%。四是加强人社系统内部服务保障。全年收文7100余份,审核发文1800余份,拟写重要文稿30多篇。组织开展“深调研”,完成“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年报送信息300余篇次,政务信息上报和采用数量均居市直部门前2位。交办重点督办事项68件,已完成62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2020年,共整理归档各类业务档案5245卷、1513件,扫描各类档案资料82万张。五是积极做好正面媒体宣传。全网媒体刊载中山人社重点工作报道超5400多篇,其中,快速有序返岗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共享用工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60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国务院扶贫办、人社部官方微信均发推文肯定了我局相关工作做法,全网流量超千万。被人社部办公厅评为全国人社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单位”。
(九)全力打造虎虎生威的人社队伍。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实党建工作。局党组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每月开展意识形态风险排查,排查出76个风险点均已妥善处理。市委巡察反馈整改完成率为98%,制定或修订完善制度67项。二是筑牢思想根基,狠抓干部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党组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22期,机关党委集中学习6期。扎实推进以“五主题三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开展“增强凝聚力、提振精气神”系列教育活动,局党组书记先后为党员干部职工上主题党团(思政)课3次;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思政课)分别23场次和121场次。举办“人社学堂”11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班6期,开展专题宣讲9场次。派发学习书籍1978本,发送学习短信近10万条,党员干部职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600余篇。三是夯实基层组织,激励干部创先争优。积极创建“五好”模范党支部,完成20个基层党支部换届,制定完善局谈心谈话工作制度、党员活动经费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开展谈心谈话近400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69场次,开展主题党会123场次。四是强化正风反腐,压实“一岗双责”。层级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40份,派发廉政书籍668本,编印人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读本。编印2020年局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和《市人社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组织签订局党员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活动报告书,开展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84人次。五是营造奋发向上、关爱互助的人社氛围。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亲子活动、主题读书活动等活动7场次。参加“创文在路上党员当先锋”“阳光先锋”“献热血”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3人次。
2020年,全市人社系统发挥“抢”的精神,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劲,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朝着既定目标全速冲刺,25项必达目标全部完成,全年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如,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称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小俊、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海文被授予“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获“2020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联镇安商”“三朵云”创新项目荣获第八届广东省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奖。被授予“2020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突出成绩单位”。小榄人社分局代表中山人社系统荣获2020年度广东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全省赛总分第五名、团体三等奖。局审批服务办公室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市劳动仲裁院荣获“中山市三八红旗集体”。
二、2021年工作设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性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民生是第一追求,以“强改革、抓重点、补短板、树亮点、防风险”为工作主线,奋力推进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助推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努力实现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推动中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再创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主题,结合党情国情市情民情社情,联系新时代新实际新要求,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全面系统扎实开展。二是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制定新一轮“深调研”计划,做好柔性引才、惠企政策、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率、技工院校扶持发展政策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三是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制定贯彻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任务清单和2021年人社工作要点,加快编制“十四五”规划,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取得实效。
(二)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4%范围内。一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就业”和“保就业”工作部署,多渠道促就业稳就业,印发《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3.0版),继续实施普惠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工伤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完善就业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制度,做好到期政策有序调整衔接;搭建各类招聘平台,加强就业政策宣传,组织开展暖冬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南粤春暖等系列活动措施。继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完善“共享用工”机制。支持、引导、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鼓励新业态带动就业。二是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和政策落实,加大异地务工人员“三稳”力度,加强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加大公益性岗位设置,深入实施“互联网+就业”服务,健全就业失业登记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定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岗位供给,突出日常招聘、专场招聘、网络招聘“三位一体”,构建“线上精准匹配、线下高效就业”服务模式,落实“十大行动”新举措,有针对性提供实名跟踪、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帮扶,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三是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加强用工形势研判,健全就业失业统计监测机制,完善就业风险应对预案和处置机制。开展重点企业“一对一”专项服务对接工作,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南粤春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送温暖留心、强政策留岗、稳生产留工、优服务留人。四是激活创新创业动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规范创业服务平台管理,提升创业服务效能质量。落实省制定出台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意见,突出抓好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等创业载体建设,推进农村电商“百园万站”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能。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内政策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外省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跟踪服务,巩固城乡居保应保尽保,开展省际家政劳务对接扶贫工作,继续加强就业培训,加大转移力度,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
(三)打造中山“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精品项目。持续深化提升三项工程实效,以技能提升促进高质量就业、带动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部门联动引领发展。发挥中山市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定期会议、通报、专项研讨制度,完善党政领导、人社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高位看齐特色发展。对照省有关政策,结合中山实际,调整我市三项工程实施方案。中山“粤菜师傅”注重品牌打造、产业振兴;落实“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聚焦人才培育、技能提升;“南粤家政”关注诚信评价、湾区品质。三是比学赶帮促进发展。2021年定位为中山市三项工程品牌竞赛元年,办好“粤菜师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粤菜烹饪全国邀请赛活动。办好第一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打造市镇联动、院校合作、行业参与、社会关注的权威竞赛。积极做好参加省各类竞赛活动,全力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四是政企协作推动发展。结合中山实际,主打“粤菜师傅”工程,找准三项工程的创新突破、示范建设发力点。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重点镇区、职业(技工)院校合作,探索共建“粤菜师傅”品牌馆、示范街,“南粤家政”服务示范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站点。
(四)持续兜牢社保底线。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社保统筹部署,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社保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保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经办工作。宣传并执行新修订的《中山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继续做好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参保登记。落实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参保暂行办法和完善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的意见。二是提升统筹层次及待遇水平。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费率调整,完善企业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稳步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使社保待遇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持续提升社保服务水平。推动经办服务向移动端集成,向第三方服务平台集成,形成移动装载、多平台办理的服务优化格局。坚持一次规划、一套系统、一个流程的业务协同模式,逐步整合非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扩围等社保新政经办工作。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规范工伤保险管理医疗、康复协议机构管理。加大工伤预防工作投入力度,促进伤后补偿向伤前预防倾斜。进一步完善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工作方案,简化劳动能力鉴定流程。四是加强社保风险防控。修订《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金监督工作制度》,完善我局基金监督制度体系,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争取省局开放事项接口,实现数据交互,拓展数据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及信息比对,及时做好社保待遇调整工作,从源头上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五)增强人才有效供给。一是完善落实人才政策。重点落实中山人才24条,及时兑现人才待遇。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及时修订《中山市柔性引才生活补贴申领和专家评审实施细则》,组织开展2020—2021年企业人才评定工作。推动省职称评审“1+5”实施方案落地,实现职称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提升人才平台发展质量。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继续推进坦洲园、小榄园、三角园建设,力争认定1家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建设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发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标准,开展全市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评选活动。出台《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完成留创园独立主园区第一期建设并顺利搬迁新址。探索成立中山市人才驿站。出台《中山市博士博士后平台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全年新增设立7家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积极参与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建设,做好人才安居房各项工作,协助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服务等。三是做优人才个性化服务。谋划人才政策AI推送服务。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紧缺人才个税优惠,积极参与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建设,做好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就医咨询和人才安居房等各项人才服务工作。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人才对接活动。四是加强技工教育。落实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持续推进中山市技师学院“双高”建设,理顺产权关系,协调好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加强教学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扶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五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服务。在事业单位财政体制分类改革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市实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分类核定办法。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开展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评定。实施“事管服务翻身年”系列行动,开展“事业单位增人”事项打包办,将从岗位设置到入册的8个流程打包办理,优化单位办事程序。
(六)积极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坚持底线思维。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防风险的主线,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化解,做实信访联动一站式服务,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防护期维稳工作。二是推进劳动关系融合建设。健全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工资宏观调控指导机制,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托管服务机制。推进劳动关系预测预警系统、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标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和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劳动派遣管理及政务服务管理。三是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加强仲裁信息化建设,推进仲裁庭智能化改造与“云调解、云仲裁”的“互联网+仲裁”建设,简化优化办案流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总结、共享、创新调解方法,鼓励镇街引入社会组织承接调解服务。完善仲裁建议书与大案、多案回访工作制度,推行以案说法、以案促法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做好劳资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重点跟进建筑领域用工及工资支付管理。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建筑领域实名制和工资支付分账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工资支付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强化劳动保障各项专项检查及“双随机”检查;加强劳动保障诚信机制建设,落实拖欠工资“黑名单”、违法社会公布、诚信等级评价制度,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指导各镇街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认定工作。严格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案件审核;做好工程建设领域欠薪专项治理。
(七)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为契机,加大人社系统内部政策法规业务培训力度,提升人社干部队伍法治思维,切实做好内部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诉讼相关工作。二是加强绩效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探索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配合完善省集中式一体化信息系统,强化数据集成,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全数据共享。完善智慧人社建设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服务推送系统、互联网支付系统、智慧监察平台及劳动监察预警指挥系统上线。四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拓展电子证照应用签发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简便办,推进镇街人社分局窗口优化配置。持续提升社保服务水平,深化推行不见面办理服务。进一步规范三代卡的制发卡管理,完善用卡环境,在不同特性的银行间推行不同的特色服务。五是加强重大风险防范。突出做好深化省基金监督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扩大现场监督检查范围(特别是工伤保险基金)。制定我局《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监督问题整改落实,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协调做好安全生产、保密等工作,把握敏感政策出台时机,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不发生冲击底线的极端事件,做到添彩不添乱。
(八)党建引领人社事业展现新气象。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凝心聚力谋发展”三年行动,巩固“五个过硬”模范机关创建成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人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二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创造性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层层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实现党建与业务齐头并进。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四是持续正行风树新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管在日常严在经常,强化资金项目、行政审批、职称评审、社保基金、考试鉴定等风险防控。五是突出严管厚爱强队伍。加强全系统干部轮训,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全面提高“七个能力”。加强日常谈心谈话、提醒函询工作。坚持“善待大龄人,用好中年人,培养年轻人”,让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传递关心关爱的组织温度,从思想、事业、生活等方面打好关心激励的“组合拳”。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