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搜索: 人才引进 社会保险 创业 培训补贴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中山:何以打造中国“工匠之都”?
发布日期:2023-12-18  信息来源:广东人社 
分享:

  12月17日,为期两天的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落幕。本次大赛共产生金牌(一等奖)31个、银牌(二等奖)40个、铜牌(三等奖)52个、10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

  大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山市总工会、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承办,以“匠心香山、技创未来”为主题,围绕智能制造、传统产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精选设置了31个赛项,吸引了来自中山企事业单位2000余名选手、裁判参加,是中山市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也是一次切磋技艺、对标学习、展示风采的比武盛会,全方位展示了中山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图片

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

  活动直击

  赛项衔接产业实际,百余名技能人才获表彰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项目较往年有大幅增加,除贴近生产一线的技术项目,也增设许多紧贴群众生活的项目,如美容美发、西餐烹饪,咖啡等,还有4个竞赛项目举办了技师级别的竞赛,呈现出赛项级别更高、范围更广的特点。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了更多项目,将公安系统的刑侦技术、勘探技术等破案技能,以及明阳集团的风电行业大赛引入考核,实现了更广领域、更大氛围的技能比拼。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多方力量参与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来。”

  除了专业的赛事比拼之外,大赛现场还设有“技能嘉年华”展示区域,甄选了18个技能项目进行展示,既有3D打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也有红木雕刻、广府金绣等非遗传承,还有咖啡拉花、中式面点、酱油冰淇淋等美食饮品。市民不仅可以观看紧张刺激的技能竞赛,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新职业新技能展示,并在大师的手把手教学中进行体验。精美的咖啡拉花、机器人书写毛笔字、香喷喷的蛋挞糕点、“网红”咸味酱油冰淇淋等趣味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参观,赢得了无数好评“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赛颁奖仪式为历届规模最大、范围最大,百余名获表彰的技能人才站上了舞台“C位”。“我们希望更多能工巧匠、技能人才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光彩,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

获表彰的技能人才站上舞台“C位”。 

  近年来,中山始终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策、发展之要、活力之源。数据显示,中山已投入职业技能提升政策资金超5亿元,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68万人次。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超7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4.63%,排名珠三角地级市第三。

  以打造中国“工匠之都”为目标,中山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抢抓技能人才红利。近年来,“中山工匠”的故事屡屡“出圈”,斩获世赛金牌、“粤菜师傅”评上教授、首位特级技师诞生……“中山工匠”已成为“中山制造”的一张名片。

  制造业当家,人才是“主心骨”。以制造立市的中山,何以打造中国“工匠之都”?

  以赛促培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75万

  技能人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山新时代“十大舰队”破浪前行,技能人才是重要的“动力引擎”。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山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重要力量。”在中山市首届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示暨职工创新交流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指出了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今年以来,中山制造业逆势上扬:规上工业增速达到5.6%,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4.9%升至38.3%。

图片

12月15日-16日,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山如何建设与其之匹配的技能大军?

  以赛促培是重要手段。职业技能竞赛是选树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中山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建,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

  一场赛事,背后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综合体现。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中山奖牌榜位列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在全省第二、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中山连续两年获得地级市金牌、奖牌数第一。从中山市第一届至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来看,参赛人数、赛项类别、考核级别均呈现了全面升级的良好趋势。本届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超2000人,特别设立了4个技师级别的赛项,并新增了红木雕刻、西餐烹饪等赛项。此外,赛事联合企业作为主办单位,与镇街、部门一起搭台办赛,反映出中山企业越来越注重技能人才培育的浓郁氛围。

  各界热议

  “比赛最好的一点是,不管是学生也好、职工也好,都可以来参赛,检验自身专业技能达到了什么水平。”在第三届技能大赛中,来自神湾镇某餐饮企业的参赛选手陈少平说,自己已经拿到了中式烹饪的高级技师证书,本次参赛主要是为了挑战西餐烹饪的领域,掌握更多烹饪专业技能。

  正如陈少平所言,技能竞赛既为技能人才打造“竞技场”,也为扩大技能人才供给提供了“助推器”。例如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淋浴房安装与调试赛项,吸引了全市20家企业的行业精英同台竞技,进行从理论考试到实践操作的全方位比拼。

  中山市淋浴房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伟建认为,大赛是对行业技能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协助企业更好地“以赛促练”,激发技能型劳动者奋勇争先的工作热情。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山制造”的良好口碑,也是行业对中山工匠精神的推崇。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已被写入了2023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中山已培育出75万名技术过硬、勇于奋斗的技能人才。根据计划,至2025年,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将达9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

图片

中山技能人才总量已超7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4.63%。

  产学结合

  培育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人才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指出,坚持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努力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而从产业实际需求来看,第二季度中山市定点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企业缺工率下降,但技能人才需求不降反升,成为企业用工缺口最大的工种,新招人数占用工需求比重超过七成。

  一个明显趋势是,企业缺工,实际缺的是满足转型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缺口,已然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片

中山已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性的职业技能大赛。

  如何培育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产学结合、工学一体是其中要义。

  在学院端

  教学需与企业紧密衔接。木有所养,栋梁之才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目前,中山技工院校已与超30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40家大、中型企业筹建6个产教联盟,推动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企业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高效对接,实现“入校即入企”。

  围绕“双十”战略型产业集群和中山特色支柱产业集群,中山鼓励技工院校实行学科专业快速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已开设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多个新兴专业,每年培育高技能人才约4000-5000人,累计培育产业工人超10万人,技工院校学生总体就业率基本超98%。

  在生产端

  评定人才的权力交给企业。中山在全省率先启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谁用人、谁评价”,选拔出真正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

  欧普照明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欧普照明自主开发设计了针对灯饰行业的职业技能评定标准,获得灯具制造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证资质。2021年就评出了近800名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对一线生产人员产生了极大激励。2022年11月,欧普照明一次性获得政府补贴3万元,获证员工获得补贴超125万元。

  在中山,人社部门正不断建立完善技能人才的培训、评价、使用、激励机制,让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全市294家规模以上企业成功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其中制造企业占比超过八成。企业累计评价超8万人次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占全市获证总人数超过七成。

  契合中山新时代“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发展所需,中山人社部门支持企业结合实际自主开发职业评价规范,在广东省、人社部备案了159项职业评价规范,让中山新能源、家电、灯具等重点产业集群技能人员能考取对应技能等级证书。

  破“天花板”

  电工、厨师也能评“正高”

  “没想到我能成为中山的‘第一个’!”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设备技术主管黄广鹏没想到,有一天,做“电工”也能成为正高级工程师。2023年1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2021年、2022年度特级技师名单,黄广鹏成为中山首位特级技师,可享受正高级工程师待遇,这也象征着“新八级工”制度在中山真正落地。

  林开胜也没想到,初中学历的自己能评上“教授”。2022年8月,广东省首批乡村工匠烹饪专业类别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出炉,郑耀荣、林开胜、赖东生中山3人获评正高级职称,其级别相当于“教授”,可申报中山市特聘人才,待遇甚至优于博士硕士。在采访中,林开胜反复提到一句话——“这是真正的破格!”

  变“不敢想”“没想到”为现实,“破格选拔”技能人才。这句话的背后,实则是中山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提升城市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深刻体现。如果说,赛事考评是培育技能人才的外驱动力,产学结合是对标企业所需的重要准则,评定创新则真正激发了无数技工追求“技能成才”的内驱动力。技师和工程师之间的通道真正被打通,技能人才能够享受硕士、博士甚至教授级别的待遇。

  中山做法

  2023年以来,中山不断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培育更多能工巧匠、中山工匠、高技能领军人才,为中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技能人才支撑。从中山的车间、田间、厨房,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工程师”。他们的命运轨迹,成为技能人才冲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的真实写照。

  重视技能人才、呵护技能人才,优待技能人才的理念,也被写进了中山人才政策。2022年,《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印发,强调“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出台专项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育集聚,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政策专门为高技能人才群体新增指标体系,主要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各行业高技能人才。

  以此为基础,近日,2023年度中山英才计划技能人才项目(“中山工匠”)评选命名正式启动,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4+6”战略性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推荐“市十大工匠”“市首席技师”“市技能之星”。

  成功获评的技能人才,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荣誉;符合相应条件,可享受子女入学、人才房、医疗服务等待遇,给予一次性10万、5万、1万元不等的奖励。

  从举办技能人才专业赛事,营造“技能成才,尊才爱才”浓郁氛围,到创新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破除技能人才发展上限,中山将技能人才培育建设,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融,加速迈向中国“工匠之都”目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