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搜索: 人才引进 社会保险 创业 培训补贴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深读|一块杏仁饼,如何成就中山首位首席技师?
发布日期:2024-01-11  信息来源:南方+ 
分享:

  “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山的荣誉。”

  1月4日,广东省人社厅公布了全省首批19名首席技师,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延杰,成为全省首批首席技师之一,也是目前中山唯一一名首席技师、全省烘焙食品行业唯一一位首席技师。

  “这是对传统工艺技能人才的重要肯定。我想,这将会引发中山技能人才培育跃迁的高潮,推动中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知自己获奖后,张延杰如是感慨。

  2023年1月,中山诞生了首位特级技师。时隔一年,2024年1月4日,中山再次诞生了首位首席技师。这一头衔背后,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含金量?

  首席技师,是我国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序列中的“金字塔”,“新八级工”技能人才等级序列中的顶级。

  从首位特级技师到首位首席技师的诞生,是中山技能人才一次次突破职业发展“天花板”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山技能人才梯队建设迈入“高精尖”领域的重要标志。

  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延杰。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延杰。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走进咀香园生产车间,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80米长的自动化长炉。包馅、压制、定型……经过一系列前期工序后,一个个精致小巧的杏仁饼被统一送入自动化烤炉中,在炉柜中缓慢移动,经过一个半小时后新鲜出炉,烤制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这台自动化长炉,就是张延杰的研究成果之一。

  由张延杰(左)研发的杏仁饼烘烤自动化长炉,长达80米。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由张延杰(左)研发的杏仁饼烘烤自动化长炉,长达80米。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时间拨回1989年,就读机械制造专业的张延杰,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彼时,珠三角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被誉为“世界工厂”。抱着趁年轻闯荡一番的想法,张延杰来到了深圳、珠海等城市寻找机遇。

  在求职的路途中,张延杰偶然路过了中山,被美丽的城市环境所吸引,决定下车看看。

  这一看,成为张延杰与中山这座城市的缘起,也成了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

  “中山太美了,我一看就决定留下来!”出于对食品行业的兴趣,张延杰进入了咀香园。

  当“技术咖”遇上传统行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入职后,张延杰很快就发现了传统制造工艺的局限性。“当时在行业内,杏仁饼和月饼等糕点生产,主要是依靠手工。如何让杏仁饼的生产实现自动化、标准化?”这是张延杰最初研究的内容。

  传统的杏仁饼制作方法,需要使用炭炉人工烤制,炉上通常会放10个筛。在烤制过程中,工人会将顶层的筛逐渐转移到底部,直到筛子被移到最底层,才算烤制完成。整个过程要花费大约4个小时,只有经验老到的师傅才能烤出最佳风味。

  从1999年到2003年,张延杰花费了5年时间,研发杏仁饼自动化加工长炉。为了探索烤制的最佳温度和湿度,5年间,张延杰带领团队进行了无数次实验。2003年,以厂房搬迁为契机,张延杰成功将自动化长炉引进生产环节。

  这一工序的优化,使得咀香园杏仁饼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节约了95%的人力,烤制时间也从4小时压缩为1.5个小时。

  “原本需要100个人的工序,现在5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原来一个人每天最多可以烤制6000个杏仁饼,现在每天光靠这一台机器就可以烤制60万个杏仁饼。”张延杰说。

咀香园的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咀香园的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解决了设备问题之后,咀香园的产能大大提升。但很快,张延杰又遇到了新挑战。彼时,食品行业质量新标准出台,要求每克产品的微生物必须少于1500个。

  咀香园杏仁饼的原料是发芽绿豆和绿豆胚芽,烘烤时间短了达不到杀菌效果,时间长了又会影响口感和营养成分。“在烘烤的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最低温度达到杀菌效果?实现美味与安全的最佳配比?”新的问题盘桓在张延杰的脑海中。

  在传统食品加工行业,这种最佳配比往往依赖老师傅的经验把握。如今,经过无数的实验探索,这个“最佳配比”已经变成了咀香园的一套清晰标准。

  2003年,咀香园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探索杏仁饼的低温低损加工技术。经过研究,咀香园创新结合冻干技术,在150℃左右的情况下,完成了杏仁饼加工烘烤。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安全和口感,也最大程度保留了杏仁饼的营养物质。

  从产品原料到加工烘焙,张延杰推动咀香园甚至整个食品加工行业,进行全链条的工艺创新。直到现在,咀香园每年都会投入近千万元的研发费用,引进先进检测仪器,研究杏仁饼、广式月饼等传统产品的工艺。

  “与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传统食品也可以做到‘高精尖’。”张延杰介绍,近年来,咀香园成立了“一室二站三平台四基地”研发创新体系,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咀香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省工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与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研发。

  2023年9月12日,咀香园牵手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成立了“健康食品生物纳米检测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现在,咀香园的厂区内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自动月饼机、杏仁饼生产线、曲奇机,各类产品生产均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技能人才不是纯粹钻研生产操作的人,要把技能与研发创新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张延杰认为,技能人才要有研发思维、科研思维。“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去改进?只有在重复中不断总结提升,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

张延杰对车间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张延杰对车间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咀香园,已有超过30名具备技师、高级技师及以上等级的技能人才,企业参与研发的人员超过50名,技能人才和科研人员相互交叉重合,研发人员和技能人才占到总员工的20%左右。

  见微知著,咀香园的技能人才队伍折射出了中山培育技能大军的成效一角。为了鼓励高技能人才培育成长,中山“人才23条”政策,在综合特聘人才领域首次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政策体系,给予政治、生活、工作、医疗、教育等全方位保障和激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累计评出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达到20人,可获得一次性3万元补贴。截至目前,中山已对150家企业发放450万元补贴。

  此外,中山人社部门指导镇街配套出台了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如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将高级技师纳入第七类人才序列,享受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服务优惠;东区街道出台“紫马英才18条”,对企业培养评价高级工及以上满30人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贴。

咀香园的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咀香园的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首席技师”的诞生,对中山来说有什么意义?

  根据我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

  其中,首席技师是最高的等级。如果说,特级技师更多强调的是“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首席技师则更多强调“地方或行业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

  换言之,作为技能评价的“金字塔尖”,首席技师更强调对行业整体的引领带动作用。首席技师的诞生,将对中山制造行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对中山技能人才成长有重要的标杆示范意义。

  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作为行业内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张延杰牵头主导了《月饼质量通则》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曾获得16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了2项国家星火计划,20余项省、市科研项目,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20余项,多项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和行业共性新技术,为中山乃至全国焙烤食品行业技术创新及推广作出了积极奉献。

  一个领军人才,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在全省公布的首席技师以及特级技师名单中,中山上榜的不仅有首席技师张延杰,还有5位特级技师成功上榜,其中就包括张延杰的徒弟蔡晓燕。由张延杰领办的创新工作室中,先后培养出了5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省技术能手、12名高级技师、10名高级工程师、8名博士博士后人才。

  一个领军人才,建立一套培训体系。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张延杰深度参与了企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他坦言,一般企业都由人事部门负责培育技能人才,但在咀香园,技能人才直接由技术中心进行培育。“车间成长的技能人才,可能在某一个工序上非常优秀。但是缺乏对整体流程以及标准化思路的把握。由技术中心统一培养技能人才,能够实现生产和科研的完美结合。”如今看来,这套模式非常成功。张延杰透露,咀香园近20年的生产主管和车间主管,均由技能人才直接调任。

张延杰创新工作室。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张延杰创新工作室。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可以说,咀香园是观察中山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一个绝佳样本。2020年,中山启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2年,人社部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的“八级工”制度,中山人社部门迅速落地推行。

  如今,从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多层级技能人才梯队在中山企业已渐成体系。数据显示,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超76万,高技能人才占比34.77%,全市技能人才总量、高技能人才占比排名珠三角地级市第三。

  坚持“制造业当家”,中山主动对接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同步规划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如今,由中山市人社局指导机构备案并开展技能评价的工种数量已达215个,295家规上企业备案开展员工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其中51家企业具备评价技师及以上等级资质,已评聘出首席技师1名、特级技师6名。

  为支持企业结合实际自主开发职业评价规范,中山还报送了159项工种获得省、部备案通过,弥补国家职业标准空白。如今,中山市新能源、家电、灯具等重点产业集群技能人员,都能够考取风电机组制造工、小型家用电器制造工、灯具制造工等技能等级证书。

  根据中山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至2025年,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将达9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