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搜索: 人才引进 社会保险 创业 培训补贴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结果公开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08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9-08  信息来源:本网 
分享:

工会界别,张敏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新时代稳定和强化制造业技术工人队伍,助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132088号)收悉,经综合市总工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展相关支持政策,对产业工人招留、培养、成长、激励等工作的关注,此建议符合中山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充裕的、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助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有很大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

  一、关于“紧贴需求导向,梳理并加强政策协同,完善监督考核”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我们将加快政策制定及落地,提高政策执行效能,助力制造业企业和工人迭代升级。

  (一)加快出台《中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方案》。为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国家、省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在我市落地,我局草拟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后续将持续关注、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及工人代表等的意见建议,确保政策制定“接地气”。

  (二)打好政策宣传“组合拳”。加强我局政务网三项工程专栏建设维护,政策“打包”一键获取,持续通过中山发布、中山人社、中山人才等公众号强化政策宣传。

  (三)做好常态化政策绩效评估。待《中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行动方案》出台后,每年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等对政策执行的意见建议,确保执行有实效、出成效。

  二、关于“扩大制造业比重,增强制造业招人、引人、用人吸引力”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通过增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助力企业稳定产业工人队伍。

  (一)持续打好“工改”攻坚战。截至目前,中山已经出台了78项“工改”政策文件,超1.7万亩低效工业用地被拆除整理,全市近200家企业通过“工改”完成了增资扩产,约140家企业被招引入新园区,为当下、未来的产业腾挪空间。

  (二)重塑中山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市灯饰、家电、厨卫等特色传统产业集群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吸引更多有学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留在中山稳定发展,到2022年底全市已有2256 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印发《中山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每两年评选1次市政府质量奖和提名奖,已评选出19个“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10个“中山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组织,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为核心的高质量品牌梯队,通过树立标杆激励中山企业追求卓越绩效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三)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动对接有上规潜力的企业,加强升规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上规政策扶持,2019年-2022年间累计对超6200家次小微企业上规模项目安排省、市扶持资金近6.5亿元。2022年,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24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91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排名全省第5位。发布我市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白名单和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融资需求情况名单,累计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13200家次,累计融资1835.66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支持企业完善薪酬设计。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联合市总工会主动探索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新路径,将职工贡献大小、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与薪酬挂钩,将薪酬待遇与获得荣誉、先进人物奖励配套,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优活力。

  三、关于“搭建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制造业人岗匹配精准度”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通过搭建“云招聘”服务模式,助力企业招工用工。

  (一)统筹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强化全天候、立体式的“云招聘”服务模式,丰富“中山公共招聘”“工小铺”“快招”以及国际人才网等政企互补的线上招聘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渠道畅、成本小、信息优、对接快的招聘服务,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多样化招聘需求,推动制造业人才和企业需求匹配“智能化”。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举办“南粤春暖”“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招聘会109场,5685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人数超22万人;线下招聘会81场,参会企业7158家次,发布岗位需求人数超11万人次。积极发挥外省市合作站点作用,及时向驻外劳务工作站和高校合作平台发布我市用工需求。

  (二)联合省厅搭建智能就业服务平台。目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正在统筹建设全省就业一体化信息平台,将打造个性化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一键触达”。

  四、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和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积极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制造业能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支持企业积极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我市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广东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截至2022年底,共有42家企业列入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单位。

  (二)做大做强我市职业教育。一是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出台《中山市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意见》,推动产教融合,规范、保障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动态监测考核机制,初步形成了动态调整专业构成、动态升级专业内涵、动态优化评价机制,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要求。三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联盟,推动职业院校与园区、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针对我市一镇一品的产业特色,各职业院校牵手专业镇打造产业学院,先后建成了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小榄学院、大涌红木家居学院和三角专业学院等产业学院,深化了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办学“提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我市技工院校瞄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进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以下几方面继续促进职业教育和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实施中职(含技工院校)试点专业与普通高中同批次录取,以提高中职院校社会认同度,拓展招生渠道,提升生源资源,保障毕业生整体供给量。二是研究制订《中山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生态链,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推动建设“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

  五、关于“推动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职称双向贯通”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

  (一)创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为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方案》(粤人社规〔2022〕5号,简称“实施方案”),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创新技术技能导向的评价机制,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让各类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关系列专业的职称评审原则上由对应省属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我局将积极发动本市38个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协助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职称贯通评审申报。

  (二)明确职称贯通评价标准。实施方案已明确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贯通评价标准,其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在现工作岗位上近3年年度考核合格,并具备相关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申报评审相关系列对应层级职称。

  (三)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市人社局围绕重点支柱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市镇联动、行业协会协同、专家指导、专班跟进等方式,精准服务制造业企业,着力打通专技人才贯通技能人才通道。目前,已组织美味鲜、中智大药房、联邦制药、利诚检测等重点企业成功备案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2022年,上述企业共组织93名专业技术人才以贯通方式参与评价,获得技师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构建“新八级工”人才成长通道。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引导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形成“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畅通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截至目前,我市累计260家企业、9所职业(技工)院校、10家本地机构备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超10万人才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六、关于“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育、奖结合,提升制造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持续营造爱才尊才重才的社会氛围,让制造业产业工人暖心安心舒心。

  (一)提升制造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一是持续在提升社会地位上发力。市总工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推荐代表、委员,面向基层评选、推荐全国、省五一劳动劳动奖,不断提升包括制造业技术工人在内的产业工人队伍社会地位。我市产业工人中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有27人,其中1人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1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评选推荐全国和省级五一劳动奖章73人;评选中山最美建设者100名、香山工匠13名和“中山好员工”40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展“中山工匠”评选,2022年评选出“中山英才计划”技能人才项目“市十大工匠”10名、“市首席技师”15名、“市技能之星”84名,70%以上来自生产服务一线。二是持续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上发力。2022年以来,精心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讲活动136场,覆盖职工群众近14万人次。精心策划举办劳模事迹分享会、劳模工匠风采展和中山市好员工事迹分享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是持续在深化成长成才体系建设上发力。连续举办2届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香山工匠杯和镇级技能大赛150多场,覆盖职工40多万人次。市总工会连续5年举办优秀职工高等学历提升班,共投入资金131.38万元,受惠职工578人次。创建16个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荐31项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创新成果参加首届广东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在提升生活品质上发力。2022年,全市开设工会爱心托管班37个,受托管职工子女1789人。投入140多万元,推进技术工人疗休养。

  接下来,市总工会将持续深化职工成长成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四个一”模式,即“一个职工成长矩阵、一个普惠培训平台、一系列技能比赛、一个助力创新驱动体系”。

  (二)开展早期职业素养教育。2022年,印发《中山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实施方案》,强化劳动教育保障。我市9所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被认定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山市《劳动课》编写组根据中山地方特色和学生生活需要,编写了体现中山特色的劳动主题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为打造匠心育人校园文化,我市职院(技工)院校将继续积极邀请劳模、工匠(首席技师)等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正确的职业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也将继续推进“非遗文旅志愿者”进校园活动。

  (三)加强产业工人保障体系建设。“人才23条”专项措施人才入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安居保障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措施均覆盖技能人才。一是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市人社局积极推进《中山市人才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规定“高级技师以上技能人才,最高可申请入住建筑面积90平方米人才房,租金补贴按人才房租金标准50%享受,最长3年”“获评市首席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公积金贷款可获得上浮5倍的贷款额度”“高级技师可获得上浮30%的贷款额度。技师可获得上浮20%的贷款额度”。二是加强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全面实施人才子女入学优待,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新生入读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享受教育政策优待生待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一线产业工人可以在积分入学时加分。三是加强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全面优化人才医疗服务,每年为高级技师以上技能人才免费提供2次专家特诊服务。设立人才门诊服务专窗或绿色通道,为高级技师以上技能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提供专人导诊服务。四是实施交通优惠。为全市各类技能人才提供乘坐公交车费用减半优待,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舆论宣传。设立“中山工匠日”,组织实施技能人才系列主题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推广绝招、绝技、绝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介宣传高技能人才政策,提高政策影响力,做好政策兑现落实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2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