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搜索: 人才引进 社会保险 创业 培训补贴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结果公开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115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8-22  信息来源:本网 
分享:

黄依莉代表:

  您提出的人大代表建议第2024115号《关于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和促进技能就业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教育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相关支持政策,技能人才招留、培养、成长、激励等工作的关注,此建议符合中山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充裕的、稳定的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我市就业质量,进一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有很大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

  一、关于加大开展走访工作力度及做好失业人员登记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

  采纳吸收建议。

  (一)加强用工服务,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配合省厅做好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工保障首席服务专员制度,由市局分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局领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各镇街人社部门分管就业领导担任首席服务专员。目前,我市已形成市镇两级联动工作服务机制,建立一支超130人的就业服务专员队伍。通过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加大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畅通人力资源输转渠道、强化企业用工余缺调剂等用工服务保障力度,为重点企业提供更高质量“一站式”用工保障服务,以优质高效服务助稳就业保就业。
  (二)开展就业援助,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一是落实困难人员分级分类帮扶机制。按照省厅要求,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I级Ⅱ级Ⅲ级,实行分级帮扶机制。通过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台账和定期联系制度,建立定期联系和跟踪等服务制度,督促分局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跟踪服务,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为符合失业登记条件、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结合服务对象的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就业条件等特点,就近就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等实名制就业帮扶,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效率和质量,将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工作做好做实。二是联合残联开展202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积极对接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群团组织,对本地区困难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困难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及维权服务,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等“送温暖”活动。同时为各类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期间,全市共走访服务对象家庭748户,其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241户;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406人,其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4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27人;辖区内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享受扶持政策用人单位14家。三是开展专项就业帮扶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共举办3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网络招聘会,为161家企业发布岗位330个,岗位需求人数5032人。同时,通过分类筛选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每场全市大型招聘活动均利用短信平台向就业困难人员和近期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求职对象推送网络招聘信息,积极引导失业人员网上求职,推动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共向就业困难人员、近期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推送短信超5.5万条。四是合理开发一批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通过督促各分局加强开发兜底安置类公益性岗位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发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目前已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有黄圃、东凤等7个镇街,开发公益性岗位53个,已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6人。五是继续积极推进“妈妈岗”就业新模式。全力配合落实2.0版妈妈岗政策,做好“妈妈岗”备案审核工作,进一步优化系统的备案工作流程。截至2024年6月14日,“妈妈岗”备案企业493家,备案岗位22121个,实现就业4780人。

  二、关于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搭建“才企面对面”平台的建议

  采纳吸收建议。

  我局结合“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专项活动,统筹开展2024年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推出以“中山易就业”为主题的系列招聘活动,招聘会汇聚大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国企等重点企业,涵盖生产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为各类人才提供海量优质岗位。多元化、全天候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以精细服务促进精准对接,用服务高效推动人岗匹配,通过加强指导市镇村三级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大采集及发布各类就业岗位信息力度,同时依托“中山公共招聘”、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网站等打造“不打烊”全天候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全力为企业和劳动者对接交流服务,实现全市岗位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精准匹配,高效对接。截至6月底,举办“南粤春暖”“就业援助月”等线上招聘会115场、企业数5967家、需求人数175152人;线下招聘会91场、企业数3327家、需求人数151359人、进场求职人数49823人次。

  三、关于积极鼓励和推进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大规模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的建议

  采纳吸收建议。

  (一)强化联合培训平台建设。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市教育体育局2023年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职业院校联合当地产业园区、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向省申报了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项目、5个产教联合共同体、9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联合实践中心。通过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联合体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各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和需求,支持联合体内院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二)开展形式多样职业技能培训。一是聚焦我市智能家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鼓励职业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及企业面向有技能提升意愿的各类劳动者及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超55万人次,推动140家企业备案新型学徒制培训,共涉及员工9183人次。二是通过深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升办学内涵,使职业教育更加紧贴中山实际,更好的服务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输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2023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56636人次,其中农林牧渔培训2892人次,智能制造培训16994人次,交通物流培训3560人次,养老托育家政培训1521人次,中小学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培训23748人次,其它培训7921人次。三是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贴着产业办,将培训课堂开在车间地头,为我市一镇一品送去定制式培训模式。如: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派专业教师到元一、通伟等多家大型服装企业,每年培养200多人完成缝纫工(中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与考核。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先后与三水电子、赛特奥日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培训员工成为岗位能手、技术骨干,其中毕业生何坤参加工作才3个月,在焊工技能比赛中就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美的中山基地开办“美的工匠班”,直接到企业生产岗位培训上课,让物联网专业群师生学在车间,练在车间、用在车间。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联合企业建立乡村振兴和实践培训基地、中山市特种作业技能培训与考试基地,开展乡村工匠、特种作业等技能培训与鉴定,为超过200家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专利攻关等服务。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承接“荔枝菠萝文化节”等直播助农项目,开展“探花姐姐”电商直播培训,带领260多人通过线上引流、直播带货、开放家庭园艺DIY和花艺造景代加工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增收近千万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与大信餐饮公司等企业合作,持续推进多元融贯的粤菜师傅育人模式。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府金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乡村创业人才技能培训基地”,并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

  (三)加大紧缺急需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及时更新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在原紧缺工种2022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市产业布局、企业紧缺工种情况、行业发展动向等因素,收集整理我市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目录,并邀请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并公布《中山市紧缺适用技能人才补贴工种目录(2023版)》。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培训获取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后申领补贴时可享受补贴金额上浮30%。围绕紧缺工种,开展项目制培训。围绕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结合我市紧缺工种目录,遴选我市第一批项目制培训项目并报省厅备案同意,其中包含互联网营销师、电工(技师/二级)、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职业(工种)。下一步,遴选确定项目制承训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项目制培训,推动重点企业技能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四)全力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贯彻落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国资委关于推动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的通知》(粤人社规〔2022〕26号)要求,结合中山实际,重点面向新“十大舰队”中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产业及“专精特新”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中山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认定,并积极推荐参评省产教评链主培育单位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评选认定23家市级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并推荐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11家企业参评省产教评链主培育单位。市镇两级人社部门联合全市职业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积极服务产教评生态链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试点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加大产业所需、行业所求技能人才培养。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结合中山实际,面向新“十大舰队”中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及“专精特新”产业的“产教评”链主企业,联合院校、企业从岗位来源、培训开展、评价方案、补贴申领等全过程实现“一企一服务”。同时,进一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务求在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中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有力破解企业用人之困、院校学生就业之困、青年学技能之困。市教体局将通过继续加强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推动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为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和促进技能就业提供支持。

  最后诚挚感谢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专此答复。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