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搜索: 人才引进 社会保险 创业 培训补贴 技能鉴定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结果公开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11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10-22  信息来源:市人社局 
分享:

程禹斌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探索构建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的建议》(建议第2025119号)收悉。经综合市总工会、市妇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市构建职场生育体系情况,从建立生育制度、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推动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对构建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有积极作用,我们赞同支持。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切实减轻职场女性生育负担。

  一、关于“推动我市企业建立友善型职场生育制度”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2022年7月,市人社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的若干措施》(简称“妈妈岗”1.0政策),将灵活就业与全日制就业结合起来,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即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或工作安排等方面实行具有一定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工作方式。2023年,结合我市“妈妈岗”就业模式实践经验,我局牵头对“妈妈岗”政策实施优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印发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府函〔2023〕270号)(简称“妈妈岗”2.0政策),进一步拓展“妈妈岗”适用群体。自“妈妈岗”政策实施以来,“妈妈岗”已遍布中山市23个镇街,岗位既有普工、技工等生产一线岗位,也有财务、销售等行政工作岗位,部分企业甚至拿出主管、经理等管理岗位,覆盖行业及岗位日趋丰富。截至目前,“妈妈岗”累计备案企业家数共571家,备案岗位24991个,累计实现就业5802人,发放360家次“妈妈岗”用人单位就业补贴1349.64万元,涉及吸纳5101人次需照顾12周岁以下儿童的劳动者。“妈妈岗”政策形成了“鼓励生育—稳定就业—保障权益”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闭环。市妇联于2024年8月出台实施《中山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年)》,倡议有条件企业建立“妇女之家”,在全市“三新”领域建立妇女组织,联合市总工会鼓励企业建设家庭友好环境,为员工提供托育设施及育儿培训,设置“妈妈岗”,落实哺乳假期制度、薪酬等福利。

  (二)积极开展托育托管服务。为帮助职工家庭解决子女托育托管难的问题,市总工会下拨26.9万元支持全市23个工会爱心托管班建设,带动全市各级工会投入资金333.5万元,开设爱心托管班62个,服务职工子女5279人。今年下发《关于推动开展2025年工会爱心托管班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山工女委〔2025〕3号)继续鼓励用人单位办托,申报成功的用人单位工会将获得1-2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

  (三)支持生育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建有市级“工会爱心妈妈小屋”198家、省级“工会爱心妈妈小屋”79个。今年市总会将继续推动建设“工会爱心妈妈小屋”,进一步加大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其中市级小屋建设补助资金5000元,省级小屋建设补助资金1万元,同时引导各镇街总工会配套相应资金,推动更多用人单位建设“工会爱心妈妈小屋”,增强女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二、关于“推动我市企业完善女职工职业发展规划体系”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开展“妈妈岗”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推行“妈妈岗”,对于设有“妈妈岗”的用人单位组织“妈妈岗”人员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和安全生产等通用素质课程培训或技能类岗前、在岗或转岗等培训,完成培训10课时及以上的(每课时不少于45分钟),按500元/人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岗位培训补助,每家单位年度补贴最高5万元。

  (二)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渠道。积极统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镇街等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政策宣传指导,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渠道。一方面,大力推广“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推荐”服务模式,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开展第二批项目制培训,已确定15个承训机构承训37个培训项目,其中包含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工种),符合条件的“妈妈岗”员工可免费参加,培训后评价合格的可获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另一方面,按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女职工自学或自主参加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备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指导)标准目录》范围内相应证书的,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女职工可申领800-3600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获得我市发布的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范围内职业(工种)高级工(三级)以上证书的,补贴标准可上浮30%。

  (三)持续强化女职工就业指导服务。依托全市23个镇街人社分局、公共服务办公室及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生育后重返职场的女职工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8个零工市场(服务点)、24个就业驿站,2025年开展服务活动221场,服务5.6万人次。市妇联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社区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发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巾帼创业导师为女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家庭关系指导、儿童托管等服务,缓解其育儿后顾之忧,助力女职工更好地平衡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

  三、关于“推动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构建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强化招聘平台信息监测审核和招聘岗位审核。市人社局聚焦就业公平,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隐形性别限制与生育歧视,同步健全省、市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功能并实施动态监测筛查,及时清除平台内歧视性信息。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落实生育保障措施,多管齐下构建生育友好型职场环境的长效机制,切实减少针对女职工的隐形生育歧视。

  (二)加强执法检查。市人社局通过日常巡查、双随机检查等方式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招用女职工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害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女职工公平就业、依法依规享受生育假期等权益,推动我市企业建立友善型职场生育制度,完善女职工职业发展规划体系。2025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检查用人单位5950户,涉及劳动者91867人,立案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93宗,其中投诉案件40宗,涉及女职工353人,经核查,未发现涉及就业歧视、休息休假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方面案件。

  (三)畅通维权渠道。市妇联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等渠道,收集涉及职场生育歧视、权益受侵害的个案信息和线索,及时与人社等部门沟通处理。深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节点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宣传,着力消除基于性别的职业歧视(包括生育歧视),倡导营造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

  四、关于“推动构建完整的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的建议

  吸收采纳。市人社局将持续提升“南粤家政”培训工作质量,为构建完整的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提供重要技能支撑。进一步加强与市民政局、市卫健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开发并推广包含育婴、托幼、家庭护理等在内的实用技能课程,特别鼓励面向男职工开展相关培训,破除育儿责任性别壁垒。通过技工院校专业培训、专业机构引领培训、企业在岗技能提升、开展岗前培训等形式,扎实“南粤家政”工程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护护理服务四大项目培训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5075人次,其中母婴培训1074人次,居家培训1578人次,养老培训1131人次,医护培训1292人次,有效扩大了专业照护人才供给。

  五、关于“推动建立系统的宣传教育机制”的建议

吸收采纳。市妇联、市总工会积极做好职场生育体系宣传,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家庭责任夫妻共同承担观念,大力倡导积极的婚姻观、生育观、家庭观,构筑家庭和谐氛围。

  (一)深化职场生育保障宣传。充分利用妇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家掌荟”微信小程序等宣传平台,围绕“男女职工共担家庭责任”、“消除职场性别歧视(含生育歧视)”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如专题讲座、有奖问答、演讲比赛等,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与家庭观。

  (二)开展“工会喊爸爸带娃”主题活动。今年“三八”妇女节,市总工会发起“工会喊爸爸带娃,让妈妈放假”主题系列活动。线上线下活动累计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热度空前。线上话题讨论、经验分享,线下亲子互动、育儿培训,形式多样,趣味十足。活动不仅引发了一股“超级奶爸”热潮,更让育儿假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引导父亲主动承担育儿重任,为母亲职场回归腾挪空间,和谐家庭氛围日益浓厚,女性职场育儿负担显著减轻,就业歧视问题也得到有力缓解。各镇街总工会积极响应,配套活动达32场次,覆盖企业工会200余家,形成全市联动、共推育儿假政策的良好局面。

  (三)常态化开展“六一”庆祝活动。在2025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精心策划并举办亲子阅读、亲子游园、普法宣传、六一汇演等三百余场活动,共同营造关爱儿童、家庭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市人社局与多部门将继续深化构建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工作,积极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持续强化女职工就业指导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侵害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日常巡查检查,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促进家庭和睦。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深化构建友善型职场生育体系”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8月12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