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莎等代表:
《关于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建议第2025132号)收悉。经综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多维度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与待遇水平、实施“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改革等建议符合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对加快提升精准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赋能中山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逐一落实到位。
一、关于“多维度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
(一)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中山市技工教育已形成“1+5”办学格局(即1所公办技师学院和5所民办技工学校),当前在校生达2.6万人,持续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技工院校积极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对接产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完善紧贴行业发展的专业及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市技工院校共设62个专业,2025年围绕低空经济、新媒体、康养照护等重点领域,指导技工院校新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新媒体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同步精简社会需求少、招生效果差的14个专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3所院校共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及专业目录。中山市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数控铣工)专业评为省级优质重点专业,由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建设。
(二)深化产教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对接新时代“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体系,全市6所技工院校与23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与中国铁塔、长虹电子、福昆航空科技等优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统筹世赛集训基地及研究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发挥产教协同机制创新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等作用。积极探索“技研”合作,市技师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湾区光谷服务中心”;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输送2025届优秀毕业生入职参与研究协助工作。
(三)支持招生录取,推动提质扩容。根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中山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2025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四个批次进行,实行分批次投档录取,继续实施本市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并行招生,在中职类学校(含技工院校)选取部分专业为试点专业,安排与普通高中同批次录取,试点专业招生计划数控制在总招生计划数的60%以内。2025年,中山市技师学院等4所技工院校已将数控加工(数控铣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9个预备技师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等31个高级工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9个中级工专业,共计3080个学位招生纳入高中阶段学校第一批次招生录取。
二、关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与待遇水平”的建议
采纳该建议。按规定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的相关政策要求,使技工院校毕业生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提升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和待遇水平。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就业创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技工院校全日制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广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等扶持政策,支持技工院校学生在中山本地就业创业,为中山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根据《广东省202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我省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政策上视同大专学历人员;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我省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政策上视同本科学历人员。上述技工院校毕业生可报考没有专业、学位要求的相关职位,并须于2025年1月8日前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参考目录(技工院校)>的通知》(粤人社规〔2022〕22号),招聘单位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可按照《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或《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参考目录(技工院校)》设置岗位条件。学历条件设置为大学本科的,可同时选择培养层次含预备技师(技师)专业,报考时不受学位条件限制;学历条件设置为大学专科的,可同时选择培养层次含高级工专业。专业条件设置为“不限”的,在符合岗位其他条件的前提下,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学位要求为大学本科(学位不限)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
三、关于“实施‘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改革”的建议
接收采纳该建议。
(一)打破技能人才评价天花板。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动实施“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积极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技能等级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梯队,完善技能人才晋升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待遇提升的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已有379家企业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并制定相应等级的工资绩效、一次性奖补、晋升评优等激励机制。指导明阳、广东长虹、TCL等77家大型、龙头或上市企业备案开展40余个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认定;其中有12家企业备案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级认定。截至目前,已指导明阳、美味鲜、皆利士、咀香园等企业评聘首席技师2人,特级技师12人,打破技能人才评价天花板。通过指导企业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引育评留”机制,形成以技能实绩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体系,体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价值分配导向,改善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水平,促进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二)支持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引进和培育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市工信局修订出台《中山市工业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特聘人才实施细则》,将工业企业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参评范围,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优化人才评定标准,重点关注人才专业能力、创新价值等个人要素。同步出台《中山市企业特聘岗位实施细则》,授权领军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置特聘岗位,由企业根据发展和人才需求制定岗位入聘标准,自主评定岗位人才,给予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待遇和服务。
(三)完善技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推动技能人才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双提升”,我市2024年拨付1.6亿元、2025年安排2.1亿元人才发展资金,进一步落实落细“人才23条”,加大“柔性引才”补贴力度,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促进高技能人才融入中山,2025年共为223名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统筹安排优质学校学位;累计供应市级人才房515套,出租率77%,394名人才轻松实现“拎包入住”,实现租金补贴全流程网办;落实人才医疗“六条措施”,提供免费体检、专家特诊、专人导诊、绿色通道等优质医疗服务。定期开展“中山英才计划”技能人才项目“中山工匠”评选,截至目前,我市共评选认定“市十大工匠”17人,“市首席技师”48人,“市技能之星”144人,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可度,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壁垒,拓宽成长通道,切实保障高技能人才在薪酬待遇、服务保障、社会认可等方面享有与学历人才同等地位,吸引更多优秀青年选择技能成才之路,让真正有技术、有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9月15日